医改进行时:社会办医之路会越走越宽
“亚心”创业艰难让人感同身受,“厦门长庚”水土不服发人深省,“三博”办院模式给人启示,“北大国际”筹建之路令人嗟叹,“广州复大”的差异化发展让人振奋……这些故事正是社会办医艰辛求索的缩影。
鼓励社会办医政策为何在落地时会遭遇“弹簧门”、“玻璃门”?人才引进何时不再是“短板”?社会办医机构的诚信品牌该如何树立?卫生主管部门将出台哪些配套措施?本报记者专访卫生部医政司、医改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为大家答疑解惑。
国家政策已做到一视同仁
记者:民营医院、股份制医院、社会办医,其内涵有什么不同?
医政司:这些提法是概念上的不断演进,反映的则是国家政策的延续。在投资主体上,相对于政府投资,其他所有类型社会资本的投入都是社会办医。在产权的形式上,社会办医可以是股份制的,也可以是单一的投资主体。民营医院,是指公民个人或者公民个人的私人公司举办的医疗机构。而社会办医不仅包括民营医院,还包括其他企业比如合资合作、港资台资举办的医疗机构。
记者: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很多支持社会办医的政策,为什么很多社会办医机构还是感觉自己不是“亲生子”?
医改办:社会办医面临的“弹簧门”、“玻璃门”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在国家确定的引进社会资本的七个重点行业中,不仅是医疗行业,其他几个行业也都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
但我们应该看到两个趋势:首先,国家政策越来越开放。在国家层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对于社会办医从规划、准入、监管到获取相应的政策支持,包括医保定点、人员引进、人员职称晋升、学科带头人担任学会协会职务等,各个方面都与公立医院一视同仁。特别是今年,国务院对引入社会资本的这七个行业高度重视,要求各相关部门在6月底之前必须将相关配套政策出齐,为此卫生部先后配发了13个文件,从各个方面对社会办医给予支持。其次,各地也有很多新突破。比如在温州市,医务人员从社会办医机构回到公立医院工作可以连续计算工龄;社会办医机构为员工交纳的社会保险经费,由政府负担50%。
当然,很多相关政策也不是卫生部门一家就能够解决的,比如土地、税收、医保定点、科研立项等。但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卫生部门一直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力争把国家政策落实好。
社会办医品牌需不断累积
记者:一方面鼓励社会办医,一方面强调医疗机构的公益性,是不是自相矛盾?
医政司:随着医改的推进,有些地方确实是把一些过去进行股份制改革的乡镇卫生院或者县医院收归国有。但我们应该看到,这种收回是因为政府承担着为公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职责,而要履行这一职责,政府要有一个能够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机构。当然,政府的回购行为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本着买卖双方自愿的原则进行。
医改办:新一轮医改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形成一个多元化的办医格局。医改文件明确提出,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实现公立医疗机构和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共同发展。其中提出,要强化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在此前提下,鼓励社会办医。政府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但考虑到医疗机构准入的公平性,任何一个医疗机构在准入时只要符合两个条件,即符合当地医疗机构的设置规划和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政府都会给予支持,并且在技术规范管理和日常监管上都是一致的。
记者:面对强大的公立医院,社会办医机构能不能获得更多的支持?
医政司:社会办医机构追求的应该是国民待遇,而不是超国民待遇。卫生部门对于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医疗机构,在管理上都是一视同仁的,医改文件特别提出,在做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时,要为民营医疗机构留足发展空间。社会办医机构要发展,一方面要依靠政府的扶持,另一方面也要把自己的功课做好。大家应该看到,很多公立医疗机构是通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兢兢业业服务,积累下了技术优势、诚信品牌和深厚文化。社会办医机构一般历史较短,要形成品牌必然要经历一个发展的过程,对于这个过程,出资者和从业者都应该有心理准备。
在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卫生部门已经提出了“控规模、控贷款”等多项举措,接下来,还将指导各地做好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等。而在这一系列的改革中,都将充分考虑社会办医机构功能的发挥。
人才双向流动没有制度障碍
记者:社会办医机构的普遍困惑是,由于人员编制等瓶颈,很难招聘到高端人才,人才问题何时才能不再是“短板”?
医政司:当前,国家正在进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从国家层面来讲,从来没有民营医院医务人员不能带研究生、不能成为医保定点医院等歧视性政策。可以说,医务人员在社会办医机构和公立医院之间双向流动已经没有制度障碍。但是具体问题还有待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记者:对于社会办医机构的发展,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当前最关注什么?
医改办:社会办医机构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服务水平和诚信问题。树立诚信品牌,要靠出资人和管理者的自我约束,要维护道德底线,同时,整个社会也应该营造一个讲究诚信的大环境。
医政司:现在一些社会办医机构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确实有一些社会办医机构急于收回投资,在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方法上存在不规范行为,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依靠政府的规范和监管;另一方面,还需要出资者在投资之前就清醒地认识到,在医疗行业,治病救人是第一位的,要讲究职业道德。同时,医疗卫生行业是一个长线投入行业,要把它作为一个事业来做,如果想通过医疗服务赚取暴利的话,最好别进入这个领域。
在宣传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时,社会办医机构一定要自律、客观、科学、实事求是,医疗行业不是一锤子买卖,通过虚假宣传来误导甚至蒙骗消费者,不如树立长远眼光,在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规范执业、健康经营。也只有做到这些,社会办医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